close

「芯片大佬」梁孟松傳奇

剛剛美國取消禁制令,背後這位中國「傳奇大佬」是時候說了。

 華人星光撰〈「芯片大佬」梁孟松〉全文如下:

  1. 美國收斂

  827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高調宣布:只有中國放棄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能換來美國的停止制裁。

  829日華為送上大禮,全網發售5G手機Mate60Pro其搭載的麒麟晶片性能,等效於5奈米等級的晶片。

  831日央視播放的新聞裡,基本明明白白的告訴了世人,我國就是已經突破了7奈米晶片的製造技術! 而華為新的麒麟晶片,正是在7奈米基礎上堆疊實現的。

 看到這一消息,美國立即取消了,原本定在91日實施的DUV光刻機禁售令。

  畢竟DUA光刻機只能生產14奈米以上的晶片,對於已經能生產7奈米晶片的國家而言,這種制裁是十分可笑的。

  94日美國彭博社發表文章,說拆了華為的新手機檢測,結果顯示該晶片完全是“中國製造”:“該處理器,採用中芯國際最先進的7奈米晶片技術”。

  1. 台灣省半導體業界

  對華為這枚晶片也十分關注,用了“極為驚嘆““始料未及”等詞彙,猜測“其芯片處理器,應是中芯國際代工”。中芯國際中國大陸最先進最大的晶片代工廠,在血雨腥風的芯片江湖,中芯國際能在重重阻礙下,破開一條險路,因為它的背後,站著一位書寫過“神話”的巨人,他被稱為“一代奇才”芯片大佬」他叫:梁孟松。

  功臣? 元老? 叛將? 國寶? 梁孟松這個名字,已經在半導體世界響徹三十年,他走到哪裡,哪裡就會掀起不可思議的傳奇。

   1952年他出生於中國台灣省,大學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 讀博的時候,

 梁孟松就嶄露頭角,他的導師,是半導體晶圓加工技術之父胡正明。名師出高徒,在美國知名半導體公司:AMD工作期間,梁孟松光論文就發了350多篇,半導體關鍵技術發明專利,他一人就拿到181個了。 這是相當恐怖的實力,畢竟其他人,可能達不到他能力的十分之一。

  後來業界說,AMD當年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擊敗世界巨頭英特爾,甚至逼得英特爾揮舞宣布,退出動態隨機記憶體市場,最大原因就是AMD推出了,自由晶片」計畫。

  而不管多牛的技術,最關鍵的永遠是人,例如在這個計畫裡,搞最先進、最重要關鍵研究的那位技術大佬,來自於中國,叫做梁孟松。

  在快意江湖意氣風發之際,剛成立五年的中國半導體公司:台積電,正在美國公司統治的半導體界、在美韓技術障礙下艱難求存。是梁孟鬆的加入,讓台積電在晶圓製造領域,完成了後來和三星電子、英特爾三分天下的格局。

  有人問,當年弱小的台積電,實力不如AMD,能給的待遇也不如AMD,怎麼請回的梁孟松?很簡單,梁孟松這樣專門搞技術的人,和搞資本搞企業的不一樣,他可以不要錢,可以離職,他只要你尊重他的人,他的技術。

  2000年,世界半導體江湖迎來激烈紛爭,幾乎所有半導體企業,都在從180奈米的晶片製程,到150奈米,再向130奈米的晶片製程尋求突破。 國際巨頭IBM,首先在研發上取得一些成就,但再就推進不前,於是尋求和台積電的合作,但可台積電竟然拒絕了。後來全世界都明白了,原來台積電拒絕的底氣,來自於梁孟松。

  2003年,梁孟松及其導師胡正明C革命性地採用了全新技術,直接跳過150奈米,將台積電晶片製程,從180奈米提高到130奈米。 那場舉世矚目的晶片競賽,台積電大勝龍頭企業IBM,坐上了高階晶片製造的頭把交椅。

  在台積電的十七年,梁孟松作為研發處處長,是近500個專利的發明者。他親自負責參與從180奈米,一步步推進到32奈米的晶片製程,將台積電送上世界第一的位置。 只是這樣一位衝鋒陷陣的猛將,真正技術上的元老,推台積電穩居第一的功臣,卻因一場人事風暴,而不得不出走。

 資本裹挾之下,台積電風雲變幻不止,空降新的領導,有的老將退休,有的老將辭職,一向堅持要「過程領先,技術領先」的梁孟松,被調離了崗位,讓他去做基礎架構,這樣的調動,無異於讓千里馬去拉磨。被大材小用的梁孟松,處境十分難堪,發出這樣的悲嘆:「大家都知道我被下放了,被冷落了,我也不敢再去員工餐廳,我怕見到以前的同事,以前的同事也怕見到我,我覺得 非常丟人,沒臉見人,我對台積電付出了那麼多,他們最後就這麼對我,把我安排去像冷宮一樣的辦公室。”

 2009年,心灰意冷的梁孟松離開台積電,加入了韓國三星電子。

   自他走後,台積電28奈米製程遲遲難以突破,最終還是創始人張忠謀老將出山,才讓過程得以推進,但梁孟鬆的離開,仍是最大的遺憾。

   這次不得已的出走,讓世界半導體,再次因梁孟松三個字而風聲雷動。

 在他去三星之前,三星遠遠落後於台積電和英特爾,被困在晶片28奈米過程,始終無法突破。他加入之後力排眾議,提出“跳級開打”,要三星直接跳過20奈米、16奈米,「逆襲」14奈米製程。

   一次完成四級製程迭代,被評判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別忘了,他可是梁孟松。

  就衝這個名字,三星「賭命式」全力支持他的研發,2014年,風雲湧起震驚業界:梁孟松帶領三星突破14奈米製程,並在全球先量產成功! 當時,雄踞世界第一的台積電,半年後才突破至16奈米製程。

  這“逆天之舉”,直接導致台積電蘋果手機的訂單,被三星搶走了大半,且三星與英特爾、台積電的競爭中,第一次獲得了領先, 一躍成為能和台積電抗衡的大廠。

  因此損失10億美元的台積電,為此十分不滿,儘管梁孟松沒多久就離開了三星,但他仍被貼上了「叛將」的標籤。

  離職,再離職,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梁孟松究竟何去何從?  2017年謎底揭曉,他的選擇是:大陸中芯國際。 直到今天,所有人才後知後覺,梁孟松為中國帶來了什麼。

  當年,他擔任聯合執行長接手中芯,面對的,是比接手三星時還棘手的難題。 但他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中芯國際28奈米製程良品率,從3%提升至85%以上。 但28納米,和同期國際14納米水平相比,簡直天上地下。 他再一次要“逆轉命運”,提出直接開打14奈米製程。 不過中芯畢竟和當年的三星不同,我們和國外數十年的差距,其技術累積就是巨大的天塹! 曾經行業內這樣評論:“中國要做到14奈米,10奈米,注定是個遙不可及的美夢。”可是,我們有了梁孟松。

  2019年,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之際,在中國晶片舉步維艱之際,中芯國際破開一道曙光: 14奈米製程正式量產!當光明一點撕裂黑暗,無數霞光會籠罩中華四海。 因為技術壁壘,晶片運算將達到算力瓶頸,越來越難的研發, 讓國際諸多半導體企業,不得不相繼宣布放棄7奈米研發,除了台積電、英特爾和三星,繼續在先進過程上投資,還在拼命追趕的,就只剩下梁孟松和中芯國際。

  苦苦的堅持,四年的嘔心泣血, 終於有一天,翻天覆地,扭轉乾坤。 今年8月份,華為余承東表示:「華為在晶片裡,進行了巨大的研發投入,也經歷了艱難的過程,但是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方面,華為沒有參與重資產投入型的領域、重資金 密集的產業,只是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搞晶片的製造。”

  華為等企業的艱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技術突破,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枚小小晶片,承載了太多的期盼,太多的悲壯,是梁孟松這樣的舵手,帶著這樣的期盼與悲壯,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完成了五次技術迭代,一步步推舉「中國芯」走到了今天!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可以影響一個公司發展,左右一個產業格局,從台積電到三星,他改變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版圖;再從三星到中芯,他改變中國大陸晶圓代工的地位。

  他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塑造了不可思議的“神話”,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傳奇。

  擁有這般功績的“大佬”,被譽為「晶片界的無冕之王」。

  有人稱,梁孟松之於半導體產業,相當於錢學森之於火箭製造業,這不單是因為,他們是世上罕有其匹的人傑,更因為他們的胸腔裡,跳動著同樣熾熱的「中國心」。

  梁孟森說:我來中國大陸,本來就不是為了謀取高官厚祿,只是單純想為大陸的高端積體電路,盡一份心力。

  家國情懷,他說的出,也做的到,當中芯請他回來,開出的條件和國外比毫無競爭力,當時的中芯副總裁也說:「連在國外,請個資深的VP(副總裁)都有難度。  ”可是梁孟松義無反顧地回來了,他看中的,從來就不是錢而已。

 甚至他還慷慨解囊,孟寧獎助學金,取自梁孟松和妻子李寧男的名字,這些年,他把自己的收入,捐給了宋慶齡基金會。今時今日,華為拿出了5G手機,我們突破了7奈米製程技術,推出等效於5奈米等級的晶片,足可見,

 卑鄙的制裁,陰毒的手段,阻擋不了中國人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決心與勇氣!

  2019年,中國人奮起直追,ASML總裁說:「就算給你們全套圖紙,中國也造不出一台光刻機。」2021年,中國逐漸佈局,ASML總裁改口說:「封鎖只會加速中國自主研發速度。」2022年,中國取得進展,ASML總裁親切說:「中國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參與者。」2023年中,中國晶片突破,ASML馬上和美國申請,延後DUV光刻機對華禁 售令。

  我們在親眼見證歷史,且經典永不過時:

 第一天:「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陸」。

 第二天:「吃人的魔鬼向格臘斯前進」。

 第三天:「篡位者進入格勒諾布爾」。

 第四天:「波拿巴佔領里昂」。

 第五天:「拿破崙接近楓丹白露」。

 第六天:「皇帝陛下,將於今日抵達他忠實的巴黎。

   六年丹心鑄劍,六年曲折蜿蜒,一枚小小晶片,讓我們走過多少痛徹心扉的路,但阻礙掣肘也好,封鎖禁令也罷, 到底還是有一批批熱血澎湃的英雄, 於逆境之中,為我們帶來崛起的希望!

  在中華民族突破掣肘的路上,我們感謝梁孟松這樣的“國寶”,在中國民族奔向偉大復興的路上,我們需要梁孟松這樣的巨擘,這位已經70歲的老人,他為中國科研豎起火把, 為中國人爭一口氣,因為有這些優秀的中華兒女,盛世中華,自有談笑凱歌! 以戰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且看未來,14億人會共同見證:那些殺不死我們的, 終將使我們更加強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科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