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偶像:曼德拉
林公孚
被BBC新聞網記者彼得﹒拜爾斯稱為一個國家的偶像的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長年領導反對種族隔離政策運動成功,1994年成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
當年與他談判結束種族隔離政策,和他共用1993年諾貝爾和平獎殊榮的前白人總統戴克拉克,在一場記者會上讚揚「曼德拉以個人魅力促進南非種族和解,把南非塑造成種族多元的國家,曼德拉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本月(2008/7)18日在南非東開普省庫努家中歡度90大壽。眾多孫兒孫女為他獻上無限祝福,受到全球媒體關注,CNN更是大肆報導。
曼德拉結過三次婚,育有6名子女、20個孫兒孫女,是他晚年最大的精神寄託。現任妻子格拉莎是在10年前今天,曼德拉80歲時結婚的,故18日也是曼德拉與格拉莎的結婚紀念日,格拉莎說:「當年我們結婚時,並沒有把握能不能共度10年歲月。我們十分幸運。」
曼德拉生平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特蘭斯凱一個部落酋長家庭,1938年進入黑爾堡大學,因抵制校方選舉學生代表活動,被中止學業,之後就讀威斯特斯蘭大學,獲法學士學位。
1944年曼德拉放棄繼承父親的酋長地位,參加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參與創建國民大會青年聯盟,並於1951年擔任主席。
1961年,曼德拉組織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擔任國民大會軍事總司令,轉入地下從事武裝鬥爭。
1962年,曼德拉被捕,以“煽動罪”和“非法出國”被判入獄5年。
1964年在獄中又被控以“陰謀暴力推翻政府”改判無期徒刑,後被逐放、關押在大西洋的羅本島,在獄中堅持鬥爭。
1990年2月11日,入獄長達27年又6個月的曼德拉終於獲釋,開始領導「非洲民族議會」,投入南非民主發展活動,與戴克拉克政府進行複雜艱難的協商談判。
1994年4月27日,南非舉行有史以來第一次不分種族、全民參與的國會選舉,「非洲民族議會」拿下62%選票,曼德拉被新國會推選為總統。
1999年卸下總統職務後,致力捍衛人權、保護兒童、消弭貧窮、縮短貧富差距及參與對抗愛滋病的活動。
生日感言
被記者問到生日感言時,曼德拉表示,得天獨厚的南非少數人,不能忽略貧窮的大多數人,他說:「南非有許多人很富裕,希望他們能與未如此幸運而無力脫貧的人們,分享財富。」他說:「南非人民陷入貧困處境,如果你很窮,你就不太可能長壽」。
雖然南非享有長期經濟成長,但失業率仍高達40%左右,且研究顯示,儘管赤貧人口減少,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這位終身致力消除種族藩籬、追求自由和平的鬥士,在生日這天仍致力縮短貧富差距,並許下生日願望:「南非有許多富豪,他們應該善用自己的財富,幫助無法擺脫貧窮的不幸人們。」
名人眼中的曼德拉
曼德拉的一生充滿激情,追求真理的不屈不饒,為自由奮戰不懈,因而鑄就了他鋼鐵般的意志。27年的監獄生涯錘煉出堅韌頑強、沉著大度的優秀人品,也領悟到惟有走非暴力路線,才能在敵我鬥爭中,謀取雙贏,永保和平。
在經歷近半世紀奮鬥的結果,南非的狀況並不是很好的,但是終止種族隔離制度後,南非所發生的變化是有目共睹。黑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居住、工作和學習,可以自由地追逐夢想,“只限白人”的標誌消失了。
那正是曼德拉犧牲了大部分的生命時間,才帶來了這些變化,他原本是會成為酋長,如今卻成為了全世界的英雄的偉人,應驗了「你的夢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大」的這句話。
曼德拉究竟是甚麼樣的人?且看一些名人對他的看法:
南非總統 姆貝基:「他呼籲黑人“將武器扔到海裏去”,而不要“將白人趕到海裏去”,拯救了一個新南非,他的一生正是博大胸懷的自然寫照,書寫著一個坦蕩而豁達的胸襟,體現著一種包容萬事萬物的海量。曼德拉只有一個,他是英雄、巨人,我不可能是他,我只能是塔博·姆貝基。」
英國首相布朗形容曼德拉:「是沒有任何牢房或威脅可以鎮壓下去的領導人。」
南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德斯蒙德·圖圖:「納爾遜·曼德拉之所以有如此的力量,因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對此毫無疑問。我們的悲劇在於他不能在我們身邊幫助撲滅正在毀壞我們美麗國家的烈火。很明顯,他是一個巨人,有超人的智慧。……你和他在一起時,你毫不懷疑,他具有我們的語言所稱的“魔力”——人格和風度。他為他的信仰付出極大,人民注意到這一點。……可能比其他任何事情更給人深刻印象的是他那無可爭辯的演說才能。他能把群眾的感情用雄辯的、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當你讀他的法庭陳述時,你就會為你也是一個黑人而驕傲。這個國家需要曼德拉和其他那些在獄中或流亡在外的人。」
埃迪·丹尼爾斯:「曼德拉先生是一個善良的人。他能同國王一起散步,也能同乞丐一起散步。我要告訴塔博,他如果同納爾遜·曼德拉說話,他就是同一位通情達理的人而不是同一個狂暴的人說話——他是最和藹、最誠實、最愛和平的人士之一。」
曼德拉的領導特質
很多人推崇曼德拉對解放運動的貢獻,他仍謙稱自己並不是一個解放家,是個普通人,因為有不平凡的際遇才造就他成為領導者。
他能成就大事,無疑的,必有不凡之處,他的領袖魅力怎麼來的?總裁學苑總編輯黃祖強在<論曼德拉的領導力>一文中,引用協助曼德拉撰寫自傳《漫漫自由路》(Long Walk to Freedom)的《時代》(TIME)雜誌總編輯史丹格(Rick Stengel)的第一手的觀察,所歸納的曼德拉領導特質論如下:
1.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激勵他人移除恐懼。(Courage is not the absence of fear — it's inspiring others to move beyond it.)
在1994年南非總統大選期間,曼德拉和部屬搭乘小飛機競選,但要降落前20分鐘,忽然有一具發動機失靈,機上乘客很驚慌,但看到曼德拉卻十分冷靜,繼續看報,大夥才平復下來。等飛機平安降落,他坐進轎車後,才對史丹格說:「啊,我剛真的嚇死了!」從這點可知,一位領導者必須為眾人榜樣,在緊張時刻,讓跟隨的人得到戰勝的力量。
2. 前瞻領導,讓支持者跟上你的腳步。(Lead from the front — but don't leave your base behind.)
1985年,曼德拉還在獄中,他轉變了原本要抗爭到底、拒談判的立場,與白人政權談判。當時很多老同志非常不以為然,認為他已出賣理想,向敵方屈服。曼德拉知道他們會有反彈的心理,把他們一個一個找來疏通,明確告知拒絕談判只是一項策略,為的是幫助他達成目標─終結種族隔離。
3. 謙卑領導,讓他人有發揮空間。(Lead from the back — and let others believe they are in front.)
任總統期間,曼德拉經常在約翰尼斯堡自宅舉行小型內閣會議。參加會議的部屬,能直言,有的甚至指責他。但他總是專注聆聽,等到最後才慢慢地發言,綜合每一個人的觀點,並結合自己的看法,達成最適的共識。曼德拉說:「要說服人們去做一些事,訣竅在於讓他們認為這麼做符合自己的見解。」( It is wise to persuade people to do things and make them think it was their own idea.)
4. 瞭解你的敵人,從他喜歡的運動得知起。 (Know your enemy — and learn about his favorite sport)
早在1960年代期間,曼德拉就開始學習南非白人的阿非利堪斯語(Afrikaans),雖然ANC的夥伴們嘲笑他,但他相信只有熟悉敵人的語言,才能瞭解他們的世界觀、優缺點以及歷史,無論以後是要跟他們打戰還是談判,這是最重要的基礎。而南非白人最喜歡的橄欖球運動,他更是花時間瞭解其文化,可知其用心的程度。
5. 留住朋友,更要與對手打交道。(Keep your friends close — and your rivals even closer.)
曼德拉對人的態度是保容的,與朋友能交心,遇到自己不欣賞、甚至無法信賴的人,也會設法打交道,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即使被許多人懷疑是虛情假意的人,曼德拉還是把他當成自己人,這樣反而更能掌握對方。
6. 要重視儀表,記得保持笑容。(Appearances matter — and remember to smile.)
曼德拉在年輕時代高大帥氣、體格健壯,具有領袖氣度,到現在年紀大了,還是非常重視服裝儀表。尤其是,他笑容總是給人燦爛、喜氣的。對白人而言,展現微笑代表心中放下仇恨;在黑人看來,感覺未來充滿希望。笑容就是一種訊息。
7. 超越黑白種族對立。(Nothing is black or white.)
當年暫停與白人武裝對抗、同意進行談判的歷史性決定,關鍵因素是什麼?是曼德拉知道武力不可能推翻白人政府,還是瞭解到非暴力作法可以博得國際支援?他說:為何不能兩者皆是?他的思考脈絡在於,重大決策涉及複雜的過程與因素,人們喜歡簡單的解釋,卻往往因此扭曲現實狀況。
8. 放棄也是一種領導。(Quitting is leading too.)
1993年曼德拉提出將投票年齡從18歲降低到14歲的構想,但卻換來眾多的批評,於是他面對這樣的事實,放棄這項行不通的理念。在1999年他南非總統任期屆滿,或許可以學其他非洲領袖,把自己封為終身總統,但他決定尊重民主機制,絕不戀棧權位,但也因此留給南非民主珍貴的資產,而讓世人尊敬。
曼德拉一生中最精華的歲月,是在監獄中度過,掌權後,能專注聆聽朋友的聲音,並耐心地從事與不同意見者溝通,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願意跟對手打交道,以化解阻力為助力,他在權力高峰時,決定尊重民主機制,不戀棧權位,轉身投入捍衛人權、保護兒童、消弭貧窮、縮短貧富差距及參與對抗愛滋病等活動。此舉不但為自己樹立無私的形象,也贏的世人的尊敬。
從電視畫面中看到的曼德拉,衣著款式新穎,具有南非特色。他臉上永遠面帶微笑,予人溫暖親切的感覺。晚年縱然沒有權力,仍然可以過的很愉快。
曼德拉的進退有據,恰好給在臺上和下臺的總統們,提供了典範。
參考資料
1 <曼德拉90大壽心繫貧富不均>,《中時電子報》2008-07-19
2.黃祖強,<論曼德拉的領導力>,總裁學苑
3.彼得﹒拜爾斯 <納爾遜﹒曼德拉:一個國家的偶像>BBC新聞網
4.李鵬,<納爾遜·曼德拉——胸襟博大的解放者(1) >,《一生應結識的25個人》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5.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