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可以很簡單-張亞勤的故事
林公孚
認識張亞勤
劉世英著《複雜可以很簡單》一書,是以現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張亞勤為對象而寫。
1978年,張亞勤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大學畢業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的研究生。
1986年,就讀於喬治•華盛頓大學。1989年獲得電子工程博士學位。1999年加入微軟,是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創始人之一, 並在2000-2004年擔任院長兼首席科學家。他於2003年創建了微軟亞洲工程院(ATC),為微軟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做出了傑出貢獻。2004年晉升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回到微軟總部掌管微軟全球移動及嵌入式產品 Windows Mobile 以及 Windows CE 平臺。他是領導微軟進入PC之外市場的核心領軍人物。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擁有3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是跨國公司在華規模最大的綜合研發機構,也是微軟在美國之外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備的研發基地。
他擁有60項美國專利,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和著作。張亞勤博士是很多高科技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參與過多種國際技術標準的制定,是全球20所大學的校董或名譽教授。他是美國傑出華人組織「百人會」的成員(Committee of 100),積極推動中美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在院長任內,他以建設世界一流研究院為奮鬥目標,提出「五五軍規」,即「研究院每年要在不同技術領域的全球『前五大』學術會議和雜誌上發表至少『5%』的文章。」並為研究院定位為「微軟中國研究院是一家基礎研究院,但他所做的研究是為了服務微軟的產品,所做的研究必須滿足四個條件:一是一流的,二是主流的,三是有用的,四是相關的。」
管理態度和亞勤管理方程式
張亞勤為人誠懇態度溫和,面對問題時的自信和勇氣,想法相當單純:
1. 做喜歡的事,做簡單的人。
2. 很多人不能成功並不是因為能力不夠、智商不夠,而是敗給對失敗的恐懼。
3. 人生就像玩遊戲一樣,不確定性和攻克每個問題的過程是最快樂的。
4. 管理其實很簡單,權術之類的東西愈少愈好。簡單一點,開心一點,和同事客戶和睦一點。
5. 管理決策的兩個簡單的心理測試:一是對於公司內部決定,我能不能在員工大會上講,自己不臉紅;另一個是如果我做出了一個商業決定,被《華爾街日報》放在頭條之後,我也不臉紅。這兩個測試是我內心的標準。
6. 不管是帶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要以理服人。
要管理這麼多的科技精英,他提出亞勤管理方程式:
1. IT=IQ(智商)IP(智慧財產權)。採取措施留用第一流人才,給他們一個能充分發揮才能的空間,保護和尊重他們的知識和創造,是智慧的將是能夠充分體現。
2. E=M C2。IT產業固然需要大批有卓越潛力的人才(M)但更重要的是身為組織的領導者,需要尋找或創造一種快速發展的機制(C2),使這些人才的潛能能夠完全釋放。在這個過程中,新的管理方式、富於感染力的企業文化將在人才個體之間產生一系列正面的連鎖反應,從而最大程度你為公司創造能量(E)。
3. ΔV×ΔP≧α。在我們對IT業的管理方式和文化進行研究時,如果何把測不準理論有兩個變數代換為組織目標的準確度和風險度,就會了解組織在準確度和風險度之間不可能完全精確—魚與熊掌不可得兼。我們的選擇是鼓勵創新,允許失敗。
4. E→∞。熱力學第二定律指出,隨著時間無限推移,封閉系統中的狀態時逐漸傾向於無次序,熵趨於無限大,有規則而可用的能量趨於去無限小,最終歸於熵寂死的渾沌。IT業也是這樣,因此組織要建構開放的環境,並與中國及國際學術界同仁分享技術成果。
5. 1+1≧3。確保組織的內外合作能夠帶來雙贏甚至都贏的結果。
上述5個方式中總結了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管理和文化,它完整概括了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整體策略定位及管理模式,詮釋了他對人才和創新的認識,表明一個健康良性的研究機制,在人才發展過程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善用《孫子兵法》
張亞勤了解成功領導人一項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如何把握組織的方向和規模,使它成為有競爭力的團隊,以保持業務經營的永續性,然後不斷發展壯大。為此他巧妙地運用《孫子兵法》中的「道、天、地、將、法」,作為微軟的戰略規劃要素:
道,是戰略,使命和目標-選定我們所從事的產業方向,適應產業發展趨勢。在我們所從事的軟體產業,就是適應產業發展的趨勢。
天和地-是我們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態系統和地緣優勢。
將-是最重要的因素,指統帥、領導者,是公司的關鍵人才。將者,智、信、仁、勇、嚴“將”——人的因素,特別是領袖、領軍人物更是至為關鍵。智者,含蓋了遠見、智慧、謀略,判斷力。信,是誠信,威信。仁,關愛下屬,關心員工。勇,魄力,行動力,冒風險的膽識。嚴,是紀律和規矩,責任心,有擔當。
法-是規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凝聚人心的企業文化。
他認為「只有這在這五個方面取得協調的發展,一個組織才能在現代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有所作為」。他指出「作為行業領先組織領導者,對組織的發展要有長遠的眼光,根據變化作出應對,在輝煌時不浮躁,在逆境中保持信心,才能帶領團隊在變動不居的時代潮流中前進。」
《孫子兵法》原先講的是戰爭的藝術,明確告訴我們將帥的最高智慧卻表現在如何能“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認為「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又說:“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戰爭的終極目標是和平。好的將領不是動用兵馬,而是靠智謀取勝。他指出「人們常常誤解,以為競爭就意味著要消滅對手。如果真的如此,整個行業都衰落了,是否有企業真能獨善其身?微軟作為一家平臺公司,除了自身不斷創新之外,必須推動整個產業鏈條上各個環節的創新,推動合作夥伴在技術、市場模式、管理理念上的創新。在一個繁榮的市場,客戶成功、合作夥伴成功了,我們才能更有作為。」他的這種想法,相當符合當代生產/供應鏈上合作伙伴關係的管理理念。
選人標準
人們常常會問,微軟選人的標準是什麼?他把:誠信——品行和性格放在第一位。他說:「他觀察過很多人,有一些人IQ很高,有一些人很會表現自己,但是誠信這個東西可能從5歲左右就成為“作業系統”或者說是硬體,很難改變。」
他判斷一個人的潛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這個人沒有信心。他常常開玩笑說:成功=IQ+EQ+阿 Q。因為他覺得很多時候心態和幽默感也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正向選擇之外,微軟還可以通過淘汰制來選擇人才。
他認為要建立一個健康發展的團隊,必須避免三種人:
1. 第一種人是雙面人,就是遇到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的人;
2. 第二種人是負面人,這些人總是在抱怨,總是覺得懷才不遇,這樣的人一定要清除出團隊;
3. 第三種人是玩世不恭的人,這樣的人總是很自負,一般都是相當聰明的人,但是這些人對什麼也不喜歡,對什麼也不痛恨。
他的好人才標準:
1. 正直誠信。
2. 智力,包括悟性及反應能力。
3. 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的能力。
4. 簡化問題的能力。
5. 堅定的信心。
他的一些看法
1. IT是綠色經濟發展的推動力。IT產業本身就是屬於綠色產業,IT產業自身的創新與變革,以及利用IT技術進行傳統行業的改造與提升,可以加快各行各業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步伐,提昇產業經濟向”綠色”模式的全面轉軌。
2. 卓越企業的3個基本指標:1持續經營50以上。2不依賴單一的領導者,有完善的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3不依賴單一產品的成功,有持續創新的能力。4善盡企業對社會及世界的綠色責任,包括:企業自身的營運模式需要更加”綠色”、企業與服務的研發方向將考慮”綠色”性能與應用。
3. 人才的培養與管理需要持久、規範、人性化,而綠色人才的定義,則需要把環保公益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4. PC做為個人計算應用和新的位置將被取代,包括:南齊人運氣真好富等在內打計算資源加油大眾化、個人法、弱點(終端)化的分散式應用不斷向網路聚合-也就是計算將由「端」走向「雲」,最終全部聚合到,「雲」中,成為純「雲」計算的時代。
5. 成功的要素「1是想像力,要敢於做夢;2是好奇心,好奇心是學習的推動力;3是判斷力,特別是做到公司的主管之後,周圍都是優秀的人才,要學會選擇;4是簡化問題的能力;5是平和健康的心態。」
6. 做高科技的專案,很多時候未來並不明確。但如果你有良好的研發記錄,並能夠贏得客戶的信任,讓對方把你當朋友、當團隊的一員,合作就會容易許多。這就要靠平時的溝通與瞭解,以及遇到問題時的快速回饋。
7. 有一個目標,一個啟示對人的成功是很重要,或者說你不同時期的人生,確定了不同的目標,對於人生方向有很大的影響。母親一直希望我成為一個有理想的人,他從精神層面上激勵我。他常說:「不管古今中外,處處都有你學習的榜樣。」我上中國科技大學時的榜樣就是寧鉑,我也切身體會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啟示錄】
張亞勤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一個有理想,有目標,有典範人物指引的人生,是多麼地重要。
他的學習欲望非常地強烈,為了修煉管理本領,他到哈佛大學修習專案管理。他閱讀孫子兵法,將它作為策略規劃的參考。他把一些物理定律吸收轉化為管理原則,充分展現出學以致用的本領。
他看重時間的運用,選定一個女友作為婚姻對象,他重視家庭,生活簡單,因此能專心於他理想的達成。
他的典範人物非常多,最終歸結到比爾蓋茲,敬佩他的創意、遠見、洞察力、和無私的付出。因為蓋茲做到「榮神益人」和「慈悲喜捨」而且樂此不疲。
所謂中國崛起,其實是來自全國及世界各行各業的精英分子,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的許許多多傳奇表現。原因來自中國向世界開放,促成世界向中國回饋的成果,它豐富了中國,也榮耀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