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向會友和品質同道報告--4

                                                      林公孚

QKC(知識社群)願景

願景:促進華人世界品質同道知識交流,共同成長。

使命:結合品質同道,實現共同願景。

目標:創造適合各界使用品質知識與工具,再造TQM。

策略:建立品質同道,互通聲氣,交換自己的學習心得和解決問題經驗的平臺。

 

華人品質論壇

525在品質學會召開首屆「華人品質論壇」,由楊錦洲理事長擔任主持人,中國品質協會陳邦柱會長以貴賓身份致詞時指出「中港臺新四地有共同的文化和哲學,共同的語言和習俗,共同的目標和需求。願與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凝聚中華民族的智慧,造福中華兒女,總結與創造東方品質管制念和方法,為世界品質管制發展做出獨有和難以磨滅的貢獻。」具體表達了他對創造東方品質管制理念和方法的熱切期盼。

品質學會楊錦洲理事長以<建立華人特色的管理系統>為題做專題演講,他舉王品集團體為例,指出「王品牛排一開始,就以中華文化、倫理思考來治理公司,戴勝益董事長自稱以半部論語管理公司獲得成功」足資為證談到如何建立具有優勢特色的華人特色管理系統時,他認為「原則上,是以中華文化價值觀、民族性為體,以西方管理方法、系統為用。

中衛發展中心蘇錦夥總經理的講題是<品質到感質>,他列舉商品價值發展歷程,包括:功能、使用、趣味、獨特、體驗、文化美學等六價值發展階段,說明在當今體驗經濟時代,顧客重視的是感質。所謂感質=感動品質+感性價值,感質(Qualia)原為拉丁文,代表魅力感動,藉由主體()心智、客體(商品)形式及主客體間的互動(服務),讓人們留下驚喜感動與轉變的動力。

新加坡品質協會會長梁偉賢的講題是<新加坡改進品質服務的模式>,他指出「新加坡已採取了主動顯著措施,把服務品質發展到一個新的水準。其中SMART方案已經幫助零售業、餐飲業和其他服務行業去發展和貫徹卓越服務管理體系(SEMS) 與新加坡商業卓越專營市場標準。」

香港品質學會錢桂生前會長與黎劍虹會長的講題是<A Model on Development of Quality Professionals Sharing from Hong Kong Experience(品質專業人才開發模式:香港的經驗分享)>,他們將品質專業人才所扮演的角色界定為:領導者、推動者,業務夥伴,專案經理,小組/圈長,顧問、教育工作者。他們提出「品質專業人才開發差距分析模式」旨在分析現行教育機構用於品質專業知識體開發過程與業界所需才能之間的差距。他們認為品質學會/協會的工作有如橋樑,用來減少業界所需與教學部門所供的差距。

香港品質機能展開學會會長陳燕屏的講題是<認識顧客需要~企業存績之匙>,她認為「企業存續:應以提升品質為目標;企業工作應以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為核心;品質企劃必須知道顧客需要」她同時也提出搜集顧客需要的方法。

品質學會品質獎委員會林公孚委員的講題是<品質知識社群(QKC) 的想法與做法>,他指出「QKC創建於2004年,原隸屬於品質學會品質研究發展委員會旗下,迄今已超過七個年頭。為因應快速變遷的環境需要,今年(20111216,開始討論如何建立一個專屬的網站,因受限於經費與人力,只好暫用QKC facebook做為聚集華人世界品質同道,進行團隊學習,知識分享,追求共同成長的工具。」他認為此舉應可彌補實體「華人品質論壇」受人、財、時、空等因素限制之不足。他知道,要建立一個專屬世界華人品質專家共用的網站,須有足夠的人力與財力基礎,因此他期盼居龍頭地位的中國品質協會,能承擔此事。

論文發表結束後,尚有綜合討論與主持人結論的節目,綜合討論部份,由本學會高辛陽、王治瀚二位前理事長分別主持。與會人員針對專題演講部份,或提出問題或自己看法,中國品質協會副秘書長助理熊偉趁機介紹中質協的角色、職能及任務。本學會兩岸交流委員會蔡耀宗主任委員則暢談他的兩岸交流經驗,他坦言「口袋不深,沒法做交流」因為本學會會員前往大陸參加學術活動,除理事長外,都得自掏腰包,他的一番話,道出兩岸交流我方人員的財務支出的窘境。此外,翁辰修、黃娟美、張哲茂等,都有所建言,會場氣氛熱烈而融洽。

現任楊錦洲理事長在結論時總結與會人員的意見時表示「華人品質論壇」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構想,本次論壇已成功地邁出第一步,我們應當團結合作,讓這項有意義的活動能持續進行,共同為「建立華人特色的管理系統」而努力不懈。

下屆「華人品質論壇」時間經與會人員協商通過,訂于明年第三季,由中國品質協會主辦。

 

【一點感想與看法】

  「華人品質論壇」的出現,給品質知識社群帶來一線曙光,因為它帶來華人會友和品質同道見面交流的機會,新加坡品質協會梁偉賢會長和香港品質機能展開學會陳燕屏會長都曾出席本學會去年(100116在彰化縣大業大學舉行的年會活動,如今再度相逢,倍感親切,香港品質學會黎劍虹會長喜歡武俠故事式電腦遊戲,把品質管制理論用武俠小說方式表達,非常富有創意,他動敏捷,如今已經繼福建質協前秘書長曹懷枝之後,成為我的facebook朋友。

此外,筆者也要借機在此表達一點看法:

1.          特色管理是任何卓越企業組織都會有,例如:日本的松下、豐田、小松製作等,以及美國的福特汽車、HPIBM、麥當勞等。這些企業在管理作為方面,各有其獨特處,故能成為全球管理典範。

2.          談中華文化和華人特色的管理,先要澄清那些文化內涵可用於品質管制?也要明白,中華文化除儒家思想外,也包含: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甚至佛家、縱橫家等思想在內。

3.          至於華人特色的管理,先要找出眾議咸同,有高度共識的標竿企業。假如:王品用儒家、鴻海用法家、(前)奇美用道家、趙耀東時期的中鋼混用法儒墨三家精髓管理,從中可能找到一些脈絡。

4.          中華文化和華人特色的管理是個頗具挑戰性的大命題,如今球已拋出,該是會友和品質同道們搶球投籃的時候了。

5.          我們當然對中華文化有美好憧憬,但也別忘華人字當頭的根性,對TQM所需的基本功:溝通、協調、合作、分享,興趣缺缺。

 

品質知識社群

525當天晚間的品質知識社群(QKC)研討會由林公孚 會友以『QKC兩岸合作與「廈門品質志工團之籌運大家談』為題,討論由廈門質監局草擬的「台廈品質專家義工團志願服務規程 (徵求意見稿)」包括:義工團服務規程及.義工團員承諾書,共二份文件。大家認為既是志願,用志工要比義工好,其中若干疑點,將于我方代表出席617(星期日)下午由廈門市品質技術監督局所舉辦的「台廈品質管制專家品質合作座談會」時要求澄清。

對參加志工團一事,出席會友們的意願非常高,當日簽署人員,包括:林公孚、任克之、陳燕坦、蕭亞洲、陳麗竹、徐堯、黃娟美、戴久永、王治翰、陳良光(依簽名次序排列)等10位。會中有二位因具公務員身份,無法參加,此外尚有某些參加論壇晚宴的會友,他們定會參加,但尚未簽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