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戰略」與「執行力」孰重

【園丁按】

創新工場 CEO 訓練營資料天下文化出版討論「戰略」比「執行力」更重要戰略講求找方向做對的事執行力講求把事做好主題討論摘要如下

 

  1. 創業者要在一個開放性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方向,還要有執行力,但是這兩者的重要度,一定不一樣。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執行力超強,這樣就會在執行上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等到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方向的選擇被模糊了。

  2. 美國公司真的都是靠執行力來取勝的嗎?其實,美國公司跟中國、韓國、日本的公司比,在每個環節的執行上都會弱一些。英特爾(Intel)當年發明了記憶體晶片,但是當日本公司進入記憶體領域的時候,它發現自己競爭不過日本公司,只好放棄這個領域,選擇 CPU 作為新方向。在這個新方向上,英特爾變成全球最偉大的公司之一。美國公司最厲害的地方是,它能夠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建立一個從 0 1 的基石。當然,它們在執行上並沒有很差,執行力差就沒有機會了,但它們用更好的方向,彌補了執行上的不足。

  3. 物聯網時代下,沒有「高成長」的戰略要快速放棄尋找業務藍海的核心,就是找到不同點。在高速發展的時代,新市場不斷地湧現,尋求不同點是最經濟的回報,它比你去開兩家拚價格、毛利為負數的餐館要有機會得多。當你的競爭對手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你要從各個方面,去尋求和它們不一樣的突破點。不過,即使你找到不一樣的點,也很難保證第一次嘗試就能成功。創業者會碰到一個困局:努力做了創新的事情,卻沒有成功。創業者應該根據什麼來判斷,自己是應該停下來,換一個新的登陸陣地再進攻,還是繼續做下去,再等一段時間呢?

  4. 本質上來說,行動互聯網時代變化愈來愈快,快速判斷、快速放棄是關鍵。如果你在一段時間內,不能達到一個高點進入自成長狀態,或是在一段時間後就很難再成長了,那你可能就是出現某種問題了。雖然你選擇的領域有很大的潛力,甚至後來有別的公司把這件事情做成了,主動放棄等於浪費了一個好機會,但反過來想,某個方向的機會可能很大,但它真的適合你嗎?也許,正是因為你不具備在這個領域開拓的能力,所以無法成功。

  5. 如果現實告訴你,手頭的專案或產品已經無法成長用戶或銷售額了,不管是你自身的原因,還是方向的原因,一定要把它放棄。考量是否放棄的時間不能太短,6 12 個月會是比較合適的。

  6. 如果你還要堅持原來的方向,要麼改變原來的方法,因為它有問題,要麼在團隊的配置上,找到最關鍵的人。我們習慣的思維方式是什麼?風就要吹過來了,我再等一下,等風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創業公司的時間成本是消耗不起的,在互聯網時代,機會是最大的成本,創業者要快速調整,大方向可以不改變,但是做法一定要變。

  7. 口袋購物的王珂做了很多 App,他自己覺得都不錯,但沒有一款產品獲得爆炸性成長。後來,他用內部的海豹突擊隊做了一個微店,成長得很快,他們就快速地迭代,到了第六個月的時候,他們發展了一名關鍵用戶,透過這名用戶的推薦,微店達到一天 2,000 萬的交易額。時間是核心的標準,能夠證明你的選擇到底有沒有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