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苦”和離苦之道
佛家說:苦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八種。前四種屬生理面;生時若衣食短缺,諸如:生逢惡時,遇日寇侵華、大煉鋼、大躍進、大飢荒…應是人生第一苦,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命的存與否。
其它老、病、死,的自然現象,只要處理得宜,就會不以為苦。
至於後四種精神面的苦,則是屬於心裡的苦痛,也可分二類 :其一是生理的,其二是心理的。前者是由於腦部的病變造成,可求助醫師;後者的貪嗔痴慢疑五毒的心病,是前世業力牽引,可求助法師。
離苦得樂,是人人都希望能辦到的事,做到此事並不難,惟需經過一段打開心胸的學習過程,經由「認識它、處理它、放下它」的過程來舒解。
學習過程需將科研成果納入,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衛斯理教授研究發現:心臟可以分泌,救人最後一命的荷爾蒙。它不僅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95%以上的癌細胞,而且對其他絕症也有極好的治療效果。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的病人,約有四分之一死於醫療性事故;四分之一是被藥害死的;還有四分之一是過度醫療治死的。科學證明「心臟在非常平靜快樂喜悅時,會分泌一種氨酸荷爾蒙,能治療重大疾病和其他絕症。」
大衛霍金斯醫生研究結論"愛"是癌症剋星,對其他疾病也有療效。
《靈蘭秘典論》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佛家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間萬有,都是我們的心識所變現、心識所成就。
「最好的醫生是你自己,自然最健康,心是最強的葯,人體都有自行修復的機制。」
美好詩句,也有療傷功能,〈無悔菩提路〉摘要如下:
昨天,是一道風景,看見了,模糊了;
時間是一個過客,記住了,遺忘了;
生活是一個漏斗,得到了,失去了;
世上沒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煙。
…
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麼痛苦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塵。
沒有誰的生活始終充滿幸福快樂,總有一些痛苦會折磨我們的心靈。
我們可以選擇讓心靜下來,慢慢沉澱那些痛苦。
如果總是不斷地去攪和,痛苦就會充滿我們的生活。
所以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
因為看輕,所以快樂;
因為看淡,所以幸福。
不要帶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帶給別人困惱。
對自己好,就要用心;對別人好,就要關心。
…
我選擇善良,不是我軟弱,因為我明白,因果不空,善惡終有報應;
我選擇寬容,不是我怯懦,因為明白,寬容了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我選擇糊塗,不是我真糊塗,因為我明白,有些東西爭不來,有些不爭也會來;
我選擇平淡生活,不是我不奢望繁華,因為我明白,功名利祿皆浮雲,耐得住寂寞才能昇華自己。
蘇軾〈定風波〉心胸豁達,何來痛苦?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