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脊樑,國士無雙
【園丁按】
網路文章〈中華脊樑,國士無雙:致那些逝去的「兩彈一星」元勛〉
什麼是中國的脊樑?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捨身取法的人,這些人構成了中國的脊樑。
一個人沒有脊樑,就會站不起來。一個國家沒有脊樑,就會永遠被列強踩在腳下。
梁思禮
1941年,梁思禮踏上赴美留學之路。1949年,當收音機里傳出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他激動不已,用舊床單製作了一面五星紅旗,毅然踏上了回到祖國的渡輪。
赤子鑄箭:同學留美造「民兵"」,我回來造「東風」
我在美國有一個好朋友林樺,當年我們在美國留學,我回國了,他留在了美國。
他是波音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搞的是美國的洲際導彈(民兵導彈),我搞的是中國洲際導彈(東風導彈)。
他的年薪是30萬美元(上世紀80年代),我的工資只有他的百分之一,
他住在西雅圖一個小島上的高級別墅,回國時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我住在很普通的單元房子里。
有人曾問我對此有何想法?
我(梁思禮)的回答是,他幹的導彈是瞄準中國的,我乾的導彈是保衛我們祖國的!」
今年上半年,中國「兩彈一星」功臣、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院士仙逝,享年91歲。
梁思禮從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到第一艘神舟飛船......為了新中國的建設,他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作為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學家梁啟超的兒子,有人問梁思禮:「您從父親那兒繼承下來的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他回答:「愛國!愛國這一課,我不曾落下半節!」
這兩個純粹而閃爍著萬丈光芒的字,支撐了梁思禮一生的追求。
斯人已去,精神長存。共和國不會忘記那些挺起國家和民族脊樑的人!
鄧稼先
1950年,鄧稼先拒絕美國提供的優厚待遇,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他為祖國帶回一腦袋原子核的知識,卻只給父親帶了幾雙尼龍襪子。
1958年,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鄧稼先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當晚輾轉反側,夫人許鹿希問「怎麼了?」,「我要調動工作。」「調哪?」「不能說。」「幹啥?」「不能說。」「我跟你通信?」「不行。」整整28年鄧稼先不知去向……28年啊!!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有一種愛情叫「國家機密」。
有一次爆炸失敗,原子彈墜地被摔裂。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鄧稼先一個人走進了那片輻射地區,把沒有爆炸的核彈,用手抱了回來。他的身體受到了很大的核輻射,患了重病。
鄧稼先病重住院期間,楊振寧去醫院探望時,兩人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楊問:研究原子彈,國家究竟給了你多少獎金,值得你把命都搭上?
鄧:原子彈十塊錢,氫彈十塊錢。
鄧稼先的這一回答讓常年居住於美國的楊振寧頓時不知道說些什麼……
然而在鄧稼先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后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而且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後來有人很多核工業部的老同志查證過,他們說當年國家原子彈獎金是1萬元,加上核工業部拿出的十幾萬,最終按10塊、5塊、3塊的檔次,發給了當時從事這項事業的十萬科研人員,那一代人的奉獻精神的確是讓人敬佩的。
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同鄉發小,從初中,大學,留學都在一起...後來兩人卻走上了完全不通的道路!楊振寧留在繁華的美國——鄧稼先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
1986年,癌症晚期的鄧稼先向祖國提了唯一一個要求:看看天安門。臨終前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他平靜地走了,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愛國精神。
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楊振寧或許永遠不會明白鄧稼先為什麼那麼拚命!
郭永懷
郭永懷: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永遠都活在人民心裡。
1956年,在回國的前夕,為了衝破外國的阻撓,避免有竊取軍事機密的嫌疑,郭永懷親自焚燒了自己全部的科研文稿,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赤子回歸的行旅。面對妻子的迷惑,郭永懷卻微笑著說:放心吧!所有的科研數據,都深藏在我的心裡......
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為了粉碎帝國主義的核訛詐,郭永懷從優越舒適的城市來到荒漠戈壁:和外界斷絕了一切聯繫,對親人也嚴格保密,十幾年,他隱姓埋名,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1968年12月5日,一架從青海返回北京的飛機在離地400米高空時突然失去平衡......飛機失事,他以身殉國。在清理現場時,他的遺骸竟然與警衛緊緊抱在一起,怎麼也分不開。最後發現,他們之間就是原子彈、氫彈的絕密圖紙。
這需要什麼樣的責任心,才能在短短几秒鐘內作出這樣的義舉?
王大珩
鄧`小`平口中的「掃廁所專家」
當年,王大珩被打成「特務」。核專家變成了掃廁所大爺。當其平反冤案以後,他丟下掃帚,第一時間衝進了圖書館,他說:功課丟下了太多。
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那天,王大珩邀請了幾位同事一起慶祝。席間,他說了一句當時大家誰也沒聽懂的話:「要是再早半年就好了……」
原子彈成功爆炸前半年,他的父親去世,而他卻未在身旁梁思禮
吳自良
3年多的時間裡,他沒有離開過實驗室半步。
那時他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過年過節也不休息。3年多的時間裡,他基本沒有離開過實驗室,每天檢查各組的進展,隨時解決各種問題。
晚年躺在病榻上,只要科研所領導去看望他,他就會用虛弱的聲音要求繼續進行住院前的科研……
錢學森
毛主席拿11名美國飛行員來交換回來的。
他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美國海軍次長丹金布爾評價:無論在哪裡,錢學森都值五個師。他卻說:「絕不再踏上美國國土」。
還有「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的錢三強、「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朱亞光、省吃儉用為中國組裝了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的趙忠堯、「回祖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的「怪才」的彭桓武......他們的品格足以秒殺那些所謂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讓我們把時間的指針撥回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回到那個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時刻。這是被視為「東亞病夫」的古老中華民族再也無須向強權跪拜的日子。點擊此處查看內幕,國內看不到的機密盡在此!
在這一天,在世界的東方,在亞洲的中部,在古老的羅布泊,那一團比日出更耀眼的蘑菇雲,那一聲石破天驚的巨響,是在向世界宣告:偉大的中華民族又回來了!
消息傳到國內的每一個角落,我們萬眾歡騰,唱啊、跳啊、擁抱啊,如同慶祝盛大的節日。
上千萬居住在海外的炎黃子孫,也感受到了這一天周圍的人投來的尊敬目光以及心中騰起的無限自豪。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輝煌的名字: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名單。
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中國脊樑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