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浪依離的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揚州有個才子叫柳敬亭,雖不敢誇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亦熟讀經史子集,其祖父柳若謙是當地富戶,家資殷實,平素亦樂善好施,當地人尊稱他為「柳老太爺」。柳敬亭19歲這年,恰逢京城大考。他遵從父命,帶著書僮進京趕考,求取功名。這天,柳敬亭和書僮入宿離京城360里的方文寺。

晚上,柳敬亭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聽到窗外有陣陣簫聲傳來,便披衣走出了房間。寺裡有尊大香爐,月光下,隱約看見旁邊盤膝坐著一位青年書生,白衫雪巾,手撫玉簫,如玉樹臨風,恍若仙人。

柳敬亭本精通音律,今見這青年書生簫藝出類拔萃,聽到妙處,不禁高聲贊道:「好簫,好簫!真如仙樂,敢問兄台名諱?」

青年書生停下來,抬頭看了一眼柳敬亭,知他不是尋常之輩,便朗聲答道:「在下秦起雲,乃江浙舉子,今赴京趕考,途經此地,一時興起,胡亂吹上一曲,兄台如不見笑,就請過來一敘。」

柳敬亭走過去,也盤膝坐下,與秦起雲談論詩詞音律。兩人一見如故,越談越投緣,便結伴上路,一同赴京。

一路上,兩人相互切磋學問,均暗自欽佩對方才學,柳敬亭更是覺得秦起雲才學勝過自己一籌。本來他此番進京趕考是沖著頭名狀元去的,如今不得不驚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了。  

三天後,兩人來到京城,在「逢春客棧」住了下來。考試這天,柳敬亭被分在天字9號房。  

京城會試,每個考生一間小房,互不通音訊。考卷分發到手,柳敬亭粗略看了一下,覺得不算太難,便下筆如有神,奇文妙語紛呈於紙上,不知不覺間平添了幾分得意。

不一時,天色已晚,監考小吏給每位考生點上一盞燈,考生通宵奮筆疾書。  

考卷最後一題是對聯。

柳敬亭看了上聯,心中不由微微一顫,上聯是:炭黑火紅灰似雪

這七個字含有三種顏色、一樣事物,真是少有的奇聯。

這上聯本是翰林院一位老翰林幾年前偶得的,苦思數載未能對出下聯,整個朝野也無人能對。這上聯也難住了眾士子,分在天字27號房的秦起雲苦思冥想也束手無策。

柳敬亭苦思半夜不得,不由感嘆自己才疏學淺。

這時夜已深了,一陣倦意襲來,他便伏在桌上睡著了。夢中,有人拍了拍柳敬亭的肩膀。他睜眼一看,面前站著一位鬚髮皆白的老者。

見他醒了,老者順手拿起他的答卷,看了一下說道:「年輕人,你這文章可有諸多不妥之處啊!」

柳敬亭見老者仙風道骨,心知是飽學之士,忙應道:「請老先生指教。」

老者便把他答卷中不當之處一一指了出來,並提出怎麼修改。

柳敬亭大服,心內視老者為神明,忙問道:「學生請教老先生名諱?」

老者答道:「老夫叫浪依離。」

柳敬亭笑道:「老先生,這就奇了,百家姓似無姓浪的啊?」

老者微微一笑:「且不問這個,那最後一聯可曾對出?」

柳敬亭說:「學生才疏學淺,窮盡心力還是無言以對。」

老者說:「此聯堪稱絕妙,但尚不至於無句可對。你家中可有田地?」

柳敬亭答道:「有良田三百畝。」

老者又問道:「秋種何物?」

柳敬亭笑道:「麥子啊。」

老者笑道:「這不就對了嗎?麥子是何顏色?磨出來的麩皮和麺呢?」

柳敬亭何等聰明,聞聽此言,立即一拍桌子站了起來,興奮地說:「學生明白了。」  

柳敬亭從夢中醒來,身邊空無一人,原來是黃粱一夢,不過夢中情節仍歷歷在目。

柳敬亭顧不得想別的,顫抖著提起筆對道:麥黃麩赤面如霜。  

會試結束,舉子們紛紛回到客棧等候消息。柳敬亭一直尋思那個夢,甚覺奇怪。 

三天後,主考官林建祥晉見乾隆皇帝,奉上三張考卷,其中秦起雲才學最高,柳敬亭對出了那副奇聯,請皇上定奪。

乾隆皇帝在養心殿仔細閱覽了三張考卷,意欲將秦起雲點為狀元,柳敬亭點為榜眼。

心念至此,他拿起御筆。這時秦起雲的試卷放在龍案左邊,柳敬亭的居中,乾隆皇帝持筆越過柳敬亭試卷,目及卷上對聯,心中微微一動,暗道:這對聯可真是鬼斧神工啊!

就在這一念之間,飽蘸硃砂的御筆落下一滴硃砂,正巧落在柳敬亭三個字上面。

乾隆皇帝不由苦笑道:「天意,文章不及秦起雲,造化難比柳敬亭啊!這狀元可是天定啊!」 

喜訊傳到揚州,柳家張燈結綵,地方官和各鄉紳紛紛前來道賀。柳敬亭回到家,將夢中之事講給家人,柳若謙慨然道:「是祖上積德,蔭及子孫啊!」 

秋去春來,轉眼一年過去了,柳敬亭早已回京城赴命。

到了農忙時節,柳若謙來到自家農田。當他看到地中間一座無碑墳墓時,心中微微一嘆。

原來這墳中埋著一位寒儒,一生貧困潦倒,死後家人無處安葬,慕柳老太爺樂善好施之名,夜裡將屍體下葬於此地。

柳若謙知道後並未責怪他們,反而拿出銀兩,讓他們自己謀生去了。

此後每到農忙春耕之時,柳若謙總要犁地人靠兩邊犁,唯恐傷及墳墓。

天長日久,竟留出一片空地來。

當下人今年又問道:「老太爺,今年……」

柳若謙想也沒想,仍像往年一樣隨口答道:「讓一犁吧。」

話剛出口,他猛然醒悟了,所謂「浪依離」者,竟然是「讓一犁」啊! 

柳若謙忙命下人備了香燭紙馬,親自焚香叩拜,又遣人制一石碑立於墳前,上書「恩公讓一犁之墓」。

柳若謙善念讓一犁,竟「讓」出一個狀元。

南無阿彌陀佛

炭黑 火紅 灰似雪,

麥黃 麩赤 面如霜.

御筆 硃砂 批點落.

緣祖 陰德 讓一犁.

【啟示錄】

1.         佛法就是因緣法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累積善的因緣得到善的果報。柳父的善念善行,果然得善報。

2.         明末清初也有一位名人叫柳敬亭大儒黃宗羲為他寫柳敬亭傳我在中學課本中讀過此文全文如下

余讀《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記當時演史小說者數十人。自此以來,其姓名不可得聞,乃近年共稱柳敬亭之說書。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獷悍無賴,犯法當死,變姓柳。之盱眙市中,為人說書,已能傾動其市人。久之,過江,雲間有儒生莫後光見之曰:「此子機變,可使以其技鳴。」於是謂之曰:「說書雖小技,然必勾性情,習方俗,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歡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發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由是之揚之杭之金陵,名達於縉紳間。華堂旅會,閑庭獨坐,爭延之使奏其技,無不當於心,稱善也。寧南南下,皖師欲結歡寧南,致敬亭於幕府,寧南以為相見之晚。使參機密,軍中亦不敢以說書目敬亭。寧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寧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寧南意合。嘗奉命至金陵,是時朝中皆畏寧南,聞其使人來,莫不傾動加禮。宰執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稱柳將軍,敬亭亦無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亡何,國變,寧南死。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敬亭既在軍中久,其豪滑大俠殺人亡命流離遇合破家失國之事,無不身親見之。且五方土音,鄉俗好尚,習見習聞。每發一聲,使人聞之,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或如風號雨泣,鳥悲獸駭,亡國之恨頓生,檀板之聲無色,有非莫生之言可盡者矣。馬帥鎮松時,敬亭亦出入其門下,然不過以倡優遇之。

錢牧齋嘗謂人曰:「柳敬亭何所優長?」人曰:「說書」牧齋曰:「非也,其長在尺牘耳。」蓋敬亭極喜寫書調文,別字滿紙,故牧齋以此諧之。嗟乎!寧南身為大將,而以倡優為腹心,其所授攝官,皆市井若己者,不亡何待乎?

偶見《梅村集》中張南垣柳敬亭二傳,張言其藝而合於道,柳言其參寧南軍事,比之魯仲連之排難解紛,此等處皆失輕重,亦如弇州志刻工章文,與伯虎徵明比擬不倫,皆是倒卻文章家架子。余因改二傳,其人本瑣瑣,不足道,使後生知文章體式耳。

【啟示錄】

2007三隻小豬的成語爭議,2017年總統府春聯「自自冉冉、歡喜新春」賀詞,若被黃宗羲看到想必會開口批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