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學英文的三大重點
【園丁按】
網路盛傳〈張忠謀學英文的三大重點〉,轉介如下:
1. 張忠謀怎麼做到的?
自從台積電成立之後,張忠謀就以國際的標準來建立制度,要求員工將專業知識都紀錄下來,把這些知識留存建檔,形成一個可以複製的標準化流程。此外,台積電可以如此蓬勃地發展,與張忠謀熱衷於終身學習的態度息息相關,他將此文化向下擴張,要求員工不斷學習,然後在公司內部做到知識擴散。
張忠謀從小因戰亂不斷搬家,但卻沒有耽誤他學習的路,張忠謀在 18 歲的時候就一個人到哈佛唸書,後來轉學到麻省理工,畢業後在美國的半導體公司擔任要職,當時認識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受到巨大的衝擊和啟發,建立了台積電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深厚基石,所以多次在受訪時強調台灣應該要向世界學習,特別鼓勵國人一定要學好英文,因為目前最好、最多的資訊與資源,大多還是在英文網站上,第一手資料也往往是英文。因此張忠謀建議有上進心的人,學習英文要注意以下三大重點:
2. 要先設定好目標
張忠謀倡導的終身學習除了不斷學習之外,還必須設立目標,同時擁有長期與短期目標。每個人學英文一定都有想要達到的目的,像是在外商工作常常需要用英文做簡報,或者是專業人員,為了增加專業技術,需要研讀英文資料。知道了自己英文的使用需求後,接下來就是設定目標了,例如可以設定多益 800 分作為一個目標,但是不要想一步登天,要把大目標切割成小目標,然後再按日或周來完成小目標,例如下班後一小時要上一堂英文課,一週要看一遍張忠謀所推薦的《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以及《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及目標,並且切割成可執行的份量,才會讓學習英文有進度,並透過完成小目標的成就感,增加學習的動力。
3. 學習要有策略
張忠謀對於經濟、趨勢的議題很感興趣,因此交往的朋友大多是學術界或者是商業人士,但是他並不是毫無準備地就去與他們交流,張忠謀總是先做好功課,知道對方的喜好與興趣,讓彼此出現交集,關係也就可以延伸下去。在人際交往要有計畫與策略,學習英文更是要有,因此在開始學英文之前,需要了解自己的英語能力到什麼樣的程度,再來才按合適的難度來學習。如果多益 400 分的程度要去讀「權力遊戲:冰與火之歌」的原文小說,不出三行就得查好幾次字典,那麼學習的成效及挫折感都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先做一個英文程度測驗,確定了自身的英文水平之後,再開始安排學習的計畫與策略。
4. 將學習變成習慣
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有紀律地投資自己在學習上,這是張忠謀所嚴肅看待的事情。他每天會看書 2 小時,閱讀的內容是與工作相關的資料或者是個人有興趣的東西,當每天都這樣做的時候,慢慢就成了習慣,長時間累積下來就有很深遠的影響。所以想要把英文學好,每天都得安排特定的一段時間來學習,不一定要很長,半個小時或者 45 分鐘都行,只要連續 21 天就會將英文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會抗拒或者忘記,因為研究指出,只要一件事情持續做 21 天以上,這件事就會變成生活的一個習慣,也就是著名的「21 天法則」。
另外還可以透過群聚效應來增加自己的動力,因為人都會有惰性,如果只有自己面對一件事情,很容易就放棄,反正影響不大,只有自己知道。但是當你和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不會那麼輕言放棄,例如參加讀書會、補習班、與友人相約學習,藉由外部的力量,透過同儕和老師的協助及鼓勵,成群結伴地共同往目標邁進,就可以更有力量來維持住學習的熱情。
5. 選擇最有效率的英文學習方式
張忠謀強調,英文是未來五十年非常重要的語言,要放眼於世界,不要侷限於台灣,學習世界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否則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比爾蓋茲也曾預言:「網路教育是未來趨勢」,因此使用雲端學習英文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學習新趨勢,在家上課不用戴口罩出門,不但省下交通往返的時間成本,上課時間還很彈性,一定要多利用這種方式來學習英文。
【啟示錄】
古諺云「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其意是指「一個人做任何事,必須要有周詳的計畫,再按照計畫逐步執行,就能達成預定的目標。」不但要有目標,還得有執行的策略,我自己檢討學習英文,雖然從未中止,但進步有限,改進之道,當從樹立目標與執行策略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