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賈伯斯
--兼從知識面看他的經營理念與作法
林公孚
不一樣的賈伯斯
蘋果公司(Apple Inc.)董事長、公司創辦人之一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於10月5日去世,得年56歲。
賈伯斯是在他的親生父母學生時期意外降臨,這位新生兒被送到一個教育程度不高的中產家庭收養,條件是要讓這個孩子讀大學。賈伯斯從小就是個調皮搗蛋好動的孩子,養父母對他愛護有加,待如親出,賈伯斯也將他們視為親生父母。
養父對於機械的興趣和知識非常豐富,為引導他的活力用於學習,小時候常帶他到車庫,教他如何用小工具做些模型組裝和拆卸工作。那時,一位鄰居任職惠普的工程師Larry Lang,也很喜歡這位聰明好動的小孩,會主動教他如何用電子零組件,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小組件。有此機緣,啟發了賈伯斯對製作產品的興趣,他說:「從此以後我所看到的每一件產品都不再神祕,因為我很明白,那一切都是人為的結果。」
他回憶在小學四年級時,老師希爾發現他天資聰明,於是用錢、糖果、和一組相機組裝套件引誘他靜下讀書,賈伯斯深受激勵,不但成績突飛猛進,甚至還為那部組裝成功的相機磨製鏡片。
因為成績優異,在老師建議下,跨過五年級,直接進入初中就讀。他曾以感恩的心情說:「如果沒有在四年級遇到希爾老師,以及在後續的人生中遇見其他幾位恩人,我一定會走上歧路,最後被關進牢裡。」
在中學二三年級的時候,他認識了大他五歲的電子愛好者史蒂夫·沃茲尼亞,很快變成朋友。那時賈伯斯已經學會如何設計頻率計數器,並在暑假期間,到惠普頻率計數器專配線擔任工讀生,同時,他開始對文學作品發生濃厚興趣,有了反文化傳統的價值觀和個人主義的傾向。
1968年9月,賈伯斯升學高中,學校開設「電子模擬線路」課程,賈伯斯沉迷其中,成為有名的”電子迷”之一。在此期間,他曾和電子同好沃茲尼亞共同設計盜打長途電話的”藍盒子”裝置,發了一筆不義之財。
1972年,到了該升大學的時候,他選擇崇尚自由的名校里德學院就讀,養父母幾乎窮其所有,讓他達成願望。但他的興趣轉向東方哲學,造成學業成績落後,因此決定退學,並要回所交的學費。讓人驚訝的是,他能留住學生宿舍,能任意旁聽他所喜歡的課程。書法就是那時學的,沒想到後來開發麥金塔電腦居然派上用場,因列印字型漂亮,成為致勝的關鍵武器之一。
1974年,他回到矽谷的養父母家,應聘進入生產電玩裝置的Atari公司,成為電子機械師,工作到他自行創業止。
大受消費者歡迎、數位音樂服務推出,掀起了音樂產業革命、改變了手機產業的生態幾乎年年更新或創新產品,
重要創業歷程
1976年,21歲的創業和合作夥伴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合作創業,在自家的車庫裡開發出第一台原型電腦,名為「蘋果︱」1977年,獲投資資金挹注成立股份公司,推出名為「蘋果‖」的家用電腦。1985年30歲時,因他的經營手法受到質疑,憤而出走蘋果。1986年,另行創業成立NeXT公司,並併購PIXAR(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作電腦動畫,喬布斯在技術上並無特別傑出的特長。當初遇PIXAR小組時,他感到電腦繪製動畫片技術上的高深,也意識到這可能是下一個趨勢,即便在財務最困難時,也沒有出售PIXAR的打算。1991年,推出《玩具總動員》獲得巨大成功,從此改變了動畫產業,讓他重入億萬富翁行列。
斯時,沒有賈伯斯的蘋果公司在繁華過後,也陷入困境,不得不在1997年通過收購NeXT的方式,重新將喬布斯納入經營團隊。不久,他運用巧妙的政治手腕,登上CEO寶座。
他銳意革新,簡化產品線,並以「i」為名,運用他獨有的滾動式創意本領,不斷推出i族系產品;從1998年iMac、1999年iBook、2001年iPod、 2003年iTunes、2007年i Phone、到2010年的iPad等,人們運用這些產品,改變了舊有的生活方式,幫我們把網路裝進我們的口袋或手提包,讓我們感受到資訊革命的好處,諸如:筆電、動畫電影、音樂、電信、手機、平板電腦、數位出版、設計…等的進入我們日常生活中。
經營理念與作法
賈伯斯的經營理念與作法,可從如下各方面得知:
1. 遠見:他立足於長遠來管理公司﹐而不是把眼光只鎖定在季度收益或短期股價上﹔他在業務上押下重注,並承擔了巨大風險。
2. 設計:他認為「設計不只是視覺跟感覺,設計也是運作。」他運用人性化的設計概念,例如4S新型手機中之siri 很聰明,它可當超級管家,有如智慧機器人般可在離開辦公室時打叮嚀電話回家,讓使用者容易操作。
3. 組織:組織結構必須不斷檢討,以確定從研發到銷售部門的所有組織結構,都符合產品的需求,功能性編組,無法充份滿足此項需求。
4. 策略:他將蘋果定位為數位產品公司,而非電腦公司。推出卓越產品,擴大市場佔有率。將合作銷售的電信公司,定為一國一家,讓他們有可能參與iPhon的開發,使其設計與使用性,能邁向卓越。
5. 產品:他始終熱情關注蘋果公司和公司的產品,產品是以建構系統整合綜效來開發,他對任何一款產品從設計到最後的樣品展示都會親自參與,這種關注使其對屬下以及供應商的要求會非常苛刻。他有參觀商展的習慣,對於他人的新商品、特別詳細觀察學習,會把不成熟的商品以顧客導向的觀點重新設計,變為對顧客非常友善的商品,使消費者很容易著迷。
6. 定價:採能為大眾接受的平價策略,例如有一九九美元的機型,善用價格差異,來提高競爭力。
7. 人才:他向來只雇用他心目中的「A級人才」,他說「一旦你雇用了B級員工,他就會把其他B級和C級的人給帶進來。」他也會用心把不合要求的員工,掃除在外。
8. 激勵:他擅於利用各種慶祝成就的機會激勵員工,發送T桖或運動衫、親手發送獎金、…等,已成為蘋果的招牌作法。
9. 品牌:他在創業之初就從英代爾廣告中領會到品牌的重要,刷亮蘋果的品牌,成為他工作的動力來源。他用創新的精良產品和有效的銷售方式,維持蘋果的品牌。
10. 行銷:不斷推出創意與創新款產品,以維繫品牌之亮度和市場佔有率。例如:iPhone手機已有前後四款如3G、3GS、4、4S等的推出。創建了全球最大的應用軟體商店App Store。他讓顧客能在他的銷售點試用產品,然後決定購買意向。
11. 品質為重:他堅持要求產品必須有最好的質量﹐堅持要求公司要以充分滿足實際用戶的需求的態度,來生產產品,用銷毀的方式處理不合格品,不讓它們外流。
12. 創意與創新:他鼓勵另類思考,自信可以改變世界,因他有足夠的天份來實現夢想。他認為創新是一種需要不斷宣揚的團隊活動,包括公司內部員工和外部合作夥伴在內。
13. 要求員工與供應商:他習慣把員工逼到極限,和手機供應商進行面對面的談判,他有能力讓談判對手滿足自己的要求,據說有一家供應商向蘋果公司提供了有問題的電腦晶片,雖然錯誤出自於蘋果本身,但喬布斯還是堅持讓供應商在60天之內對晶片進行重新設計,他威脅稱如果對方不答應,將永遠不會與其合作。
14. 關注細節:雖然身為CEO,但很重視產品開發過程,不仰賴焦點團體測試,而是對每一種產品從概念到商品的開發都親自參與,從內到外,包括功能操作,他全部知曉。
15. 簡單化:喬布斯重回蘋果時,「展開大幅削減,把數百項專案砍到只甚剩下二位數。」他簡單地說:「我們只需要四個產品」,於是砍掉多餘產品,針對不同的用戶,用四個產品規劃了一個二乘二的矩陣,成為一個簡單化典型例子。
16. .九項管理法則:他的管理法則可歸納為九項,包括:網羅一流的人才、一切要盡在掌控、只有A計畫,沒有B計畫、近乎苛求地追求完美、軟體永遠是核心技術、謹慎與第三方合作、新產品是最高機密、產品必須帶來可觀利潤、科技產品須令人驚歎且引導消費等。
17. 關照整個供應鏈:從產品研發、零組件採購、訂單處理、製造、倉儲運輸、批發零售的每一環節,他都熱心參與。
人格特質和嘉言
賈伯斯自幼聰明過人,或許與他的政治學博士生父 和任職 醫師的生母有關。由於基因良好,隨著學習成長,造就他浪漫而堅韌的秉性。又因他崇尚自由,接近禪宗,故擁有著嬉皮和禪宗修士的雙重性格。他熱愛電子產品,鍛鍊出工程師的頭腦,喜愛藝術創作,培養出藝術家的心靈。我們若想描繪他的形象,可是說集激情、惡魔、完美主義、慾望、才華、藝術氣質和火暴脾氣於一身。
從另一角度看,他也具備創新、遠見、熱情、勇敢、堅定等領導氣質,和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偉大情操。若問他的人格特質為何?我們也將它歸納為:孤僻敏感、擅於聯想、珍惜生命、信仰堅定、順心行事、事必恭親、知人善任、絕對自信等。我們亦可從如下的嘉言中,窺知其特質之一斑 :
1.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2. 「死亡可能是生命裡最好的發明,因為它是生命的變革,清除舊的,留出空間給新的。」
3. 「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把它浪費在走別人的人生道路上面。」
4. 「成功與不成功的企業家之間,約有一半的差異就是單純的堅忍不拔。」
5. 「將卓越變成你的特質,最大限度的發揮你的才智。」
6. 「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做自己想做的事。」
7. 「最重要的決定不在於你要做什麼,而是不做什麼。」
8. 「不要被教條所設限,也不為既定思維而活,不要被他人意見所牽引,有勇氣跟著自己的感覺與直覺走。」
9. 「人這輩子沒法做太多事,所以每件事都要做到精采絕倫。」
10. 「你不能詢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新產品,然後嘗試給出他們所想要的。而是當你創造出顧客所要的產品時,他們就會想要擁有這個新玩意了!」
11. 「成為墳墓裡最有錢的人對我來說並不重要,能夠在夜晚準備躺下睡覺時,能對著自己說出一句「我們真的做了一些美好的事」,對我才是有意義的。」
12. 「你得信奉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賈伯斯的貢獻與評價
蘋果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市值逾3,500億美元的全球性企業,躍升全球最大科技公司之列,有此亮麗成績,皆源於賈伯斯無與倫比的貢獻,包括他所擁有超過200項的美國專利。
但他的最大貢獻在於從消費者體驗的觀點出發,巧妙結合科技與藝術之應用,嚴格要求品質及創新設計,大膽改變了消費者使用網路以及消費音樂、影片及書籍的方式,在數位元化的世界中,開創了消費者與科技互動的模式。
如下的榮譽,皆為他的貢獻提供見證:
1985年獲得由雷根總統授予的國家級技術勳章。1997年成為《時代週刊》封面人物;同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聲名顯赫的“電腦狂人”。2006年媒體大亨100強(Media Guardian 100)排行榜中賈伯斯名列第二。
2009年被財富雜誌評選為這十年美國最佳CEO,同年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之一。被英國《衛報》評為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人物。
2010年3月蘋果公司被《財富》雜誌評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業”。
賈伯斯逝世當天,從蘋果公司董事會發表「我們很悲痛地宣佈賈伯斯去世,史蒂夫的才華、熱情與活力,是豐富改善人類生活的泉源,世界因為有了史蒂夫而變得更美好」的聲明,從中可知他是蘋果公司的靈魂,也是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
美國評論家對他下了如此的讚語:他「開啟二十一世紀」,一如愛迪生「開啟二十世紀」一般,愛迪生是一位發明家,而賈伯斯則是產品導向時代的啟動者。也給予「他定義了新的領導時代、電腦時代、電影時代、新的音樂時代等」的最高評價。
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也讚譽他:「史蒂夫是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一,他敢於不走尋常路,大膽而自信他能改變世界,而他的確擁有改變世界的實力。」
賈伯斯故事的啟示
賈伯斯的所作所為,莫不引領時代風潮,他的理念、名言都已成為暢銷著作,他的演講和簡報風格,更為企業人士樹立標竿。從更深層次看,我們可以體會,他用心打造的世界,是一種概念、一種理想,從他成長與成功的事例中,我們似乎也有如下的啟示:
1. 在他學習的過程中,讓父母們明白,原來沒有虎媽,也可以學到一生受用的本事;只要「求知若饑,虛心若愚」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縱然沒啥學歷,肯從「做中學」,也可練得一身傲人的真功夫。
2. 他運用獨有的滾動式創意本領,不斷推出「i」系列產品,大獲成功;證明了,原來不斷創新才能展現卓越。
3. 他的領袖魅力來自實現夢想的熱情,藉此形成蘋果願景和工作強大驅動力;證明了領導者才是組織發展動力的來源。
4. 他佩服蘇格拉底、約翰藍儂和畢卡索,他曾表示願意用他今生的科技成就,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一天的時間。他會背誦藍儂所創作的歌詞,欣賞藍儂「OK 再來 要世界為我們感動」的豪氣。他吸取畢卡索隨心所欲,師法自然的繪畫理念,讓他擅用好奇心探索與開發自己。凡此種種,讓我們瞭解;原來科技精英的學習對象,可以來自哲學、藝術、音樂等各個領域。
參考資料
1.傑伊.艾略特、威廉.賽蒙著,《賈伯斯憑什麼領導世界》,先覺 ,2011年08月25日
2. 約翰 凱奇、王珺之(合著)《賈伯斯送給年輕人的11個忠告》,悅讀名品,2011/04
3.卡曼.蓋洛著 閻紀宇譯,《揭密:透視賈伯斯驚奇的創新祕訣》,美商麥格羅‧希爾 ,2011年1月
4.杰弗里‧扬、威廉‧西蒙 著《活著就為改變世界》,中信出版社,2010/07
5.〈FT社評:蘋果之魂喬布斯〉 FT中文網 發布者:隨風一劍 時間:2011年9月02日
6.〈喬布斯:理解死亡才能從「心」出發〉 新聞晚報 發布者:zxy 時間:2011年9月01日
7.〈《喬布斯傳》:拒絕成為另一種成功學〉 鳳凰網 發布者:delia0921 時間:2011年8月17日
8.〈再見,老喬!〉北京青年報,2011/10/07
9.卡曼‧蓋洛(Carmine Gallo)〈賈伯斯專題:能夠創新的人有哪些特質?〉總裁學苑 ( 2011-03-15 )
10. 〈 莫 博士:我所認識的喬布斯〉,《華爾街日報》中文版,2011年 10月 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