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關說案的觀察和感想
王金平院長司法關說案引起社會普遍的關注,許多人用自己的觀點評論此事,各是其是,各非其非。我們看到媒體名嘴和各界人士的情緒性發言,像南方朔文中的「四人幫滅王大計」,手法和名嘴胡忠信誣陷吳敦義的「長崎原爆說」有什麼不同?凡此,無不為台灣是理茫情濫的社會提供見證。
本人試從管理學的領導觀點,將馬、王在司法關說事件的表現,運用對比方式,表達一些看法如下:
1.領導作為: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用撤銷黨籍處分王金平關說司法案,是用金剛怒目,展現果斷的領導作為,未得應有的掌聲,敗在手法不夠細膩,時機掌握不對,態度過於強悍。王金平院長所領導的立法院,是政府效能最差的單位,因他當作為而不作為所致。但在這起關說案中卻獲得比馬英九更多的輿論支持,勝在案發時他適在海外替女兒辦喜事,無預警地被撤銷黨籍,他低調回應,用菩薩低眉,取得同情。
2.價值觀:領導者是價值觀塑造者、捍衛者,馬英九注重「清亷正直」,王金平注重「圓融和諧」,一重義理,一重人情。
3.使命:改造國民黨,清除黑金汚名,建立司法正義作為道德國家的基礎,是馬英九的使命;廣結善緣,做好人際關係,建立立法院和諧關係,是王金平的使命。
4.策略:馬英九用向外開拓,把兩岸交流、國際關係列為施政重點策略。王金平用利益均霑,跨黨派合作,作為立法院管理策略。
5.成果:執政的國民黨受制於縱容反對力量的立法院,國民黨大黨力量被削,政策難以有效發揮。立法院不採取理性辯論多數決的議事方式,卻假借朝野協商之名,行密室分贓之實,拖垮政府,弄臭自己,得到雙方皆輸的結果。
區區管見,是耶!非耶!願接受公評。
司法關說案演變至今,已進入高等法院,但是,法官也會有價值觀的差異,這起世紀大案的判決,如何讓大家心服口服,那只有天知道。
若問我對此案有何感想?我借用聽到一些街談巷議:「能抓到小偷就好,管他用什麼方法抓」。作為理茫社會的一員,我相當認同這種簡單的看法!
我這麼想的理由是看問題要抓重點,王金平院長替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關說司法案,被特偵組監聽到犯罪事實,這是整體事件的焦點,不能因方法有瑕疵,就可用它來掩蓋犯罪的事實。
這會期立法院開議後,和柯總召同掛的立委們,個個激情阻擾行政院長做施政報告,並上演批鬥檢察總長黃世銘濫權的戲碼,想用它來模糊關說事件的焦點,簡直把人民當白癡!
改造立法院,此時不改,更待何時?
【附錄】
好友傳來「艾瑞克周的網誌」http://blog.udn.com/shommboy/8507801
<共犯結構 這不是政爭,是共犯結構害怕改變!>一文,頗有同感,轉介如下:
筆者目前人在北京,昨天在桃園北京的商務艙上聽到鄰座的北京商人私語著關於台灣最近紅火的[九月政爭],從他們的觀點來看,這九月的馬王之爭並不是所謂的[政爭]而是結結實實的共犯結構害怕改變。果然,觀棋者清,從外人的眼裡看來,確實比我們這些陷在棋盤中的人還清楚。
沒錯呀!這並不是政爭,這只是馬英九想改變想革命,王金平以降的所有[共犯結構]們不想,不願,害怕改變。
別說國民黨,就拿一般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不論企業規模大小只要成立大約十年以上,老屁股們清閒過日子,這時如果從天而降新管理層用新的方式新的思維意圖做些改變,遇到的阻力絕對不會比國民黨的老屁股們對抗馬英九的力量來得小!
為什麼?接受新的為什麼這麼難?改變有什麼可怕?革命擔心什麼?
別問我,去問那些不願不肯改變的人,去問那些害怕擔心的人。
如果你在自己的組織公司裡也是那種害怕改變的人,今天你站出來挺王抗馬,也是師出有名;但如果你在自己的組織公司裡是改革派卻支持王對抗馬,那我就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媒體現在開始用民調的數劇逼馬英九收手,要國民黨員勸馬英九別再繼續下去,要支持國民黨的民眾讓馬英九罷手。如果媒體這麼想,你們就太小看馬英九了!
馬英九如果在乎民調,他今天就不會走這一條路。馬英九如果擔心挺王勢力反撲,他今天就不會走這一條路。馬英九如果害怕改變害怕革命,他今天就不會做這些決定。
今天所有眼光短淺的人,所有幫著王金平說話的媒體,你們今天的所作所為都會變成歷史中的一部份,這些都會有記錄,大家都在看。
如果中華民國走到第一百零二年可以姑息允許國會議長關說,中華民國的前途和將來你還期望什麼?
如果中華民國走到今天,台灣的老百姓仍然用自己膚淺的好惡來辨別誰是誰非,你還期待中華民國什麼?
你不喜歡馬英九,那是你的自由意志,沒有人可以改變的人了你。
你因為討厭馬英九而不再投票給國民黨的候選人,那是你的選擇,沒有人可以影響你。
你因為恨馬英九,所以馬英九做的所有對台灣好的事你全都不看在眼裡,沒有人可以強迫你。
但如果你以為不喜歡討厭恨馬英九就可以扭曲自己的價值觀和理想,幫做錯事的人說話去對抗做對的事的人,我只能跟羅智強一樣感到可悲可嘆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