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玄奘法師

  玄奘602664,名陳煒,世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西元629年,從長安出發,懷抱「寧可西行而死,不願東歸而生」的決心,開始了十九年的茫茫西行5萬多裡之旅歷經大唐、西域、中亞和印度的行程,到過100多個個國家至印度那爛陀寺,拜名僧戒賢為師,研習《瑜伽師地論》等佛經,其後又往天竺其他國家參訪高賢,除了請益佛法也尋求到佛經梵本。

玄奘師遊學印度期間,曾領受師命於那爛陀寺講「攝大乘論」、「唯識抉擇論」,又作「會宗論」、「破惡見論」駁斥當時佛教裡的邪知邪見者。由於玄奘大師入理精闢,甚得天竺各國國王及佛教界的敬重。

學成以後,他立真唯識量論旨,在曲女城一場聞名教界的數千人無遮辯論法會上,等待十八天,結果無人敢於出來辯難,他因此不戰而勝,名聲鵲起,更增大眾對玄奘大師的崇敬,有十八個國家的國王於這場辯論會後皈依於玄奘座下,並且為了表達對玄奘大師的敬意,特地啟建七十五日的無遮大法會。       

唐貞觀十七年,玄奘大師辭別各國國王的懇切挽留與大眾追隨相送的不捨,東行返國。行囊裡滿載著珍貴的法寶、六百五十七部梵文聖典回到長安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組成譯經場,譯出經、論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譯,世稱新譯

我們熟習的「心經」漢譯本,以玄奘法師所譯者流通最廣,共260字。

他的《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為其門人辯機筆受編集而成。共十二卷,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為玄奘遊歷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遊歷見聞錄,其中包括了新疆至南印度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提供大量印度史料。

 魯迅在中國人失去自信力了嗎?〉文中說中華民族的脊樑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生求法的人。」捨生求法的人指的就是玄奘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