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柳永詞二首

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時人或稱「柳七」而不直稱其名,最後官職為屯田員外郎,故又稱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作品流傳甚廣,盛行一時,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他早年在汴京生活,流連歌樓酒肆,寫下許多描述歌妓的艷詞,其風格較為卑俗,為士大夫所鄙視,影響了他的仕途,使他受到排斥,中年以後才中科舉,此後流宦各方,多任職各地的下級官吏。

南宋俞文豹《吹劍錄》中載: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卓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柳永〈望海潮〉

根據宋楊湜《古今詞話》記載,孫何為出仕前就與柳永結識,柳永一直不得志,到杭州後,得知老友孫何出任兩浙轉運使,前往拜會,無奈官門森嚴,地位懸殊,柳永無緣見到孫何,於是他寫了這首〈望海潮〉詞,找來當地名妓楚楚,吩咐她說:「我想見孫何,可惜沒有其他管道,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妳唱歌,不要唱別的,請唱我這首詞。」楚楚真的在宴席裡反覆高唱〈望海潮〉,歌聲深深吸引了孫何,問起作者,才知是老友柳三變。孫何當天就請柳永參加宴席,兩人暢飲一番。(另一說這首詞是獻給孫沔的。因為孫何、孫沔同姓,所以被誤用了。孫沔是會稽人。他二十四歲中進士,那時柳永三十三歲,是同一時期的人。《宋史.孫沔傳》說孫沔才氣過人,但為人放縱,不注意個人品德。御史沈起則形容他「淫縱無檢」。看來孫沔和柳永同樣喜愛女色。雖然孫沔小節可議,但他的戰功和戰績都十分彪炳,「柳永獻詞干謁是有可能的。」       

歌詞主要描寫杭州重要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物阜民豐風景秀麗,人們生活悠閒,並祝福孫何早日升官,回京展鴻圖。詞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景令人嚮往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雨霖鈴〉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果然襯托出冷落清秋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