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感恩 談祈願
在佛教的領域中,感恩有佛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四類。由於科技進步,地球變小了,感恩的對象也應該有新的詮釋,因為知所感恩的人,有福了。
佛恩:屬於心靈層次,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猶太教…等,可依各自信仰對象,進行感恩。
父母恩:將養育我們的父母、帶孫的祖父母、甚至托兒所等包含在內。
師長恩:除了學校師長,職場長官與教育訓練講師,也應包含在內。
眾生恩:更不必說了,我們今天衣食住行所用的器物,那樣不是各行各業為我們所提供的,無不是值得感恩的對象。尤其是手機改變了世界,我們不該心存感恩手機發明人、製造商、通路商…。
甚至對一切為我們食用的動物、植物,也要心存感恩。
感恩是受者的想法,如何回報施者?最簡單的做法受施易位,設法讓成為施者,你有多大的力量,就盡多大的力回報對你有恩的人,畢竟「施比受有福啊!」
宋代大儒邵康節,有〈燒香詩〉一首如下:
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但祈處處田禾熟,惟願人人壽命長。
朝有賢臣扶社稷,家無逆子惱爹娘;
四方平定干戈息,我縱貧些也不妨。
面對當前社會亂象,改編燒香詩如下:
每日清晨一炷香,謝天謝地謝三光;
但祈處處有工做,惟願人人薪酬高。
朝無惡官亂社稷,家有子女樂爹娘;
兩岸和平干戈息,我縱貧些也不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