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走過20年
【園丁按】
朱雲漢院士2021-03在《天下雜誌》發表,〈把知識變公共財 維基走過20年〉,《維基百科》以知識共享、堅持免付費的理念著稱,初心始終如一成為訊息大海中的寧靜一隅,提供一個比較值得信賴的知識與信息來源。轉介如下:
!.初心始終如一 知識分享平台
維基百科誕生於2001年,20年來,它已成人類社會最有價值、最平等、最普及的知識分享平台。
對21世紀的人類而言,它以網絡百科全書的方式收錄所有人類的知識,內容覆蓋無遠弗屆,資訊隨手可得,成為全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免費公共產品,就像上帝所賜的空氣與陽光一樣。
截至2021年初,維基百科條目數量已達到5500萬,有300種語言的版本。目前它的全球造訪量每個月高達70億人次,是全球前15大網站之一。
維基百科的創辦人威爾斯(Jimmy Wales)一直堅持共建、共享、共有的理念,把它建構成一個「每個人都能免費獲得全人類知識的世界」。在這個資本主義當道、網絡平台高度商業化、置入行銷無所不在的時代,維基百科能夠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確是一個奇蹟。
2.信賴眾人智慧 彰顯公共版權
維基百科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營運,經費來自使用者捐贈以及公益組織補助。它堅持免付費,拒絕贊助廠商,沒有廣告,不用演算法來追蹤造訪者的瀏覽習慣,更從未出售用戶數據牟利。維基百科若是商業化網路平台,市值至少300億美元,而創辦人始終拒絕任何發財致富的誘惑。
維基百科可作為人類邁向共享社會的示範櫥窗。它體現了網絡時代的「公共版權」(copyleft)的理念。它的內容是由幾百萬志願編輯者提供,他們既無名也無利,也不主張任何權利;它顛覆了資本主義的「智慧產權」或「版權」概念,也不允許任何人或機構來轉賣其內容。它體現了超越資本主義體制的可能性,替換了利己動機、價值交換、私有產權與排他性享用等原則,以利他動機、自願貢獻、自由取用,共享共有來取代。
維基百科也展現眾志成城的可行性,它信賴眾人智慧,不賦予知識菁英特殊地位,採用開放編輯形式。內容正確性不是由少數專家來評審或過濾,任何人都可提供內容或反饋,然後由各地志願編輯工作小組匯總所有建議後,進行討論尋求共識。
在社交平台被假信息與植入行銷籠罩的當下,追求中立與可信度的維基百科成為訊息大海中的寧靜一隅,提供一個比較值得信賴的知識與信息來源。
【園丁按】
!.《維基百科》的豐富性與可靠性已超越《大英百科全書》,它成為我挖掘知識的礦場,許多資料分享,皆源於此。
2.《百度百科》急起直追,顯現中國大陸無所不在的軟實力。
3.日本品質名人狩野紀昭,其演講稿與著作以標示智慧財產聞名,格局與威爾斯是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