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長年代和希望
1. 我的成長年代
指的是兩蔣主時政時期經濟起飛的年代。哪時我們年少無知,少年不知愁的滋味,享受著學習的快樂成長。
2. 青年時期
此時期投入職場工作,經過工作進修多年後,成家立業。依然忘情工作,把薪水袋原封不動交給妻子,好讓她幫孩子們接到最好的教育。她自己把吃苦當吃補。如今孩子們個個爭氣,各有專長。用成就榮耀父母。
3. 還鄉探親
我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攜妻還鄉探親,老父依然健在,父子相對無言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經過幾天的相處,父親看到我寫的書,他原以為我能受完高中教育就不錯了,結果大出所料。
最大的悲劇是母親早逝,但躲過文革之苦。父親父兼母職,帶大5位弟妹備極辛勞。父子雖然一別47年,敬愛父親是人間天性,友愛兄弟姊妹之情,依然如故。
父親晚年安享輕福,90歲時,見房角有外人來,兒女在旁視而未見,以為父親眼花,但30分鐘後,便魂歸天國!
4. 步入晚年的我
今天的我,已步入晚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小時候經歷過日寇侵華事件,造成鴻適野生靈塗炭讓我再也不願意看到戰爭的場面發生。
我也讀到最傑出有操守的中研院士清楚地告訴陳文茜「2023年會愈來愈危險」。他憂慮全球化的逆轉,他擔憂台海危機首當其衝。但當美國國內形成貧富差距的大鴻溝,美國的仇恨已經徹底改變這個國家;正如我們經常看到的歷史悲劇,一切已𣊬間轉變。危機,迎面而來。從美國國內、變成烏克蘭,接下來:台灣。
這為何慈悲智慧的星雲大師,一再宣示「我是中國人,兩岸一家親」。這是他的洞見。
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日 至南京賦贈星雲大師 贈調寄〈憶江南詞〉
經年別,重到柳依依,煙雨樓台尋古寺,莊嚴誓願歷僧祇,三界法雲垂。
金陵會,花雨滿秦隄,登岸何須分彼此?好從當下證菩提,精進共相期。
中日不共戴天仇,魯迅猶可為仇者題〈三義塔〉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希望執政者能以人民生命安全為念,搞好二岸關係,永保台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