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乘佛教的圓滿修行

【園丁按】

《人間佛教》福慧家園共修會談「大乘佛教的圓滿修行」,摘要如下:

 

  1. 慧昭法師人間佛教大乘菩薩道的修行,是以菩提心為主,菩提心可分為

 

(1)願菩提以無住的心發菩提心

(2)行菩提以無住的心行六度等大乘一切善法

(3)勝義菩提以無住的心成佛。

六度是大乘佛法的圓滿修行,統攝一切善法。不要把自己快樂的鑰匙交到別人手中。禪定正是收攝散亂的心,惠能大師說,外離相即禪,內不動即定。禪的重點就在離相,為何要離相?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果不能離相,快樂不快樂都將受限於此。

  1. 陳曾四欣分享經營公司之道

 

(1)以幸福企業為目標,有盈餘首先回饋員工,如同大師所言,有耕耘才有收穫。(2)布施要不惱人、不自惱。布施更要護持正法。至於法布施,她在旅行途中經常隨身攜帶經本,和身邊的人互動,藉由誦經隨緣接引。無畏施要以自身為榜樣,把親友家人照顧好,自然達到社會祥和。

(3)受戒後如果有逾越之心,自己就有戒法提醒,以往因為應酬很會喝酒,身體一直不舒服,曾經5年天天打針。她自受戒後就一直持齋,身體也自然而然變好。受戒還可以防非止惡,陳曾四欣受菩薩戒後,發願生生世世饒益有情,事業也越做越成功。

  1. 劉宗澧

 

(1)忍辱波羅蜜要做到八風吹不動,並以大師為例,只要是弘法度眾的事情,一定會努力堅持去做,就像當初開山,大家都說這是鬼都不來的地方,大師不為所動,仍堅持要開山。很多佛光事業,大家都說辛苦,但大師還是堅持做了,不因別人的稱讚與批評而動搖,只要是對的,就堅持做下去。大師說過唯忍能安,跟著大師的開示去做一定沒有錯。

(2)從小父母建立「家」是大家的觀念,在家庭裡培養感恩心,學習分工整理家務。早年父母搬遷到澳洲,出了國門進了佛門,在澳洲接觸佛光山,除了工作,家人也有共同的信仰,多了一分助力。至今同事都一起做早晚課,各部門互相配合互相成就,春節也一起共修團拜,不僅擁有同事的情誼,更是修持路上的同參道友。

(3)關於禪定,大師說過禪定是安身立命的修行,也是一切六度的動力。

4.永藏法師

(1)佛光山就是一個大禪堂,遇到很多事情,可以自我驗證心的禪定力,這個功夫很重要。《六祖壇經》云:「不思善不思惡」,禪心就是不思善不思惡,如果只在意禪堂的形象,一旦離開禪堂,就會失去禪心。

(2)在《人間佛教戒定慧》一書中,星雲大師分析何謂內禪外定?他以蘇東坡的詩偈為例: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這是外禪;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便是內定。

講座最終,與談人各提一句話總結,

  1. 永藏法師分享:「解在一切佛法,行在禪淨共修」。

  2. 陳曾四欣分享「誦經求智慧,以三好四給為行門」。

  3. 劉宗澧提出《華嚴經》法語:「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4. 慧昭法師總結行六度要能無我,「無我才能大慈大悲,才能照見五蘊皆空,才能度一切眾生,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行六度修一切善法,才能成就佛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公孚 的頭像
    林公孚

    岳林品質大觀園

    林公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